醫者父母心,在楊光教授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楊光教授,他是無錫明慈醫院院長兼心臟外科主任。在業界,他是一位技術獨到、出色的心臟外科學專家,他擁有多項獨創的技術;在患者及家屬眼里,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好醫生,被他治愈的心臟病患者多達一萬余名。
無錫市民、73歲的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尤老伯也是其中一名受益者。過年前,尤老伯因出現難以忍受的胸悶、氣短,被查出患有嚴重的心臟瓣膜病,醫生建議其盡快手術。得知需要做一個很大的手術才能緩解病情,患者和家屬通過各種關系找到了上海專家就醫,原本定好了于年初六到上海手術,不料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尤老伯“失去”了去上海手術的機會。日益加重的病情,讓尤老伯寢食難安,更讓其家屬萬分焦急。萬般無奈下,退休的老伴醫生通過醫療行業的同事四處打聽能心臟瓣膜病領域的大咖。幾經周折,他們找到了無錫明慈醫院心臟外科專家楊光教授。 “起初老伴還不肯到明慈醫院看病!”尤老伯的老伴說,一來他沒有聽過這家醫院,對醫院的具體情況不了解;二來我們都認為心臟手術都是很大的手術,我們傳統的觀念里總認為去大城市看更放心。
因病情的加劇,迫使尤老伯無法平臥睡覺,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無錫本地就醫。
“我們第一次來醫院的時候是年初六吧,那天是楊光教授難得的休息日。考慮到患者身體不適,他放棄了休息,直奔醫院給我們會診。”尤老伯清楚的記得自己第一天到明慈的情景,會診結束后,楊光教授拿著心臟模型耐心地解釋著他心臟“生病”的具體位置,以及用什么具體的方法可以治療該疾病。
第一次的就醫經歷,讓尤老伯對無錫明慈醫院有了180度的觀念轉變。楊光教授的親力親為、醫院舒適的就醫環境、精良的醫療設備、人性化的醫療服務,讓他們感覺踏實和放心。他覺得這家醫院及絲毫不比大城市的差!
第一次就醫體驗,患者及家屬就決定了住院手術。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家醫院,他們又向同病區的心臟病患者咨詢了就醫體驗。“大家對醫院及楊光教授的好評度極高,我還‘偷偷’地向別的患者咨詢,在明慈醫院做手術,需要送多少紅包?”尤老伯的老伴告訴我們,為了圖個安心,同時向醫護人員表達患者的心意,原本他們準備了一萬元的紅包,但是當他們問完同病區的病友后,他們放棄了送紅包這個念頭。
醫者父母心。治病救人是醫務工作者的本職,既是艱巨的,又是無比神圣的,能承生命之重的“明慈人”又如何能收取患者救命的錢?不收取紅包也會用心守護患者的心臟健康。尤老伯和其家屬對無錫明慈醫院和醫務工作者更增添了一份欽佩之情。
住院后,楊光教授并沒有馬上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根據初步診斷,由于尤老伯患有嚴重的心臟瓣膜病,其主動脈狹窄且伴關閉不全、二尖瓣關閉不全、三尖瓣關閉不全、肺動脈高壓、心功能極差,還患有房室傳導阻滯,為進一步評估病情,降低外科手術風險,心臟外科聯合心臟內科會診,為患者安排了冠狀動脈造影術等專業檢查,并給于術前調理綜合治療。經過一周的術前治療后,楊光教授主刀為尤老伯實施了“右側小切口主動脈瓣置換、二尖瓣置換、三尖瓣成形術”。 由于患者年紀較大,病情嚴重,楊光教授為其采用了小切口技術進行手術。雖然該術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切口美容、患者心理負擔小、避免胸骨不愈合并發癥等優勢,但是該手術因創口僅4-6厘米,手術視野小,對于術者而言無疑了增加了操作的難度。楊光教授憑借豐富的小切口技術,歷時7個小時后順利地幫助尤老伯重獲新生。
術后,楊光教授每天親自查房,密切觀察著尤老伯的病情。 術后兩周,患者順利出院。患者出院后,其家屬在朋友圈內發送了對無錫明慈醫院的贊語。術后兩個月,患者特地返院向院方以及楊光教授帶領的醫護團隊謝意。
“醫德雙馨”鏗鏘有力地表達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心境,展現了對以楊光院長帶領的醫護團隊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醫德雙馨”是患者給予醫院以及醫務工作者的高度評價,也是社會給予明慈醫院極大程度的認可!
在日常工作中,“明慈人”敢于正視自身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提升自身醫療技術水平,培養自身良好醫德,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對該院的認可度與滿意度,主要以”醫療質量”、“診療服務水平”“醫德醫風建設”、“醫療技術水平”為抓手,讓“醫德雙馨”的美譽度落地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