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商業史上,1984年是個值得紀念的偉大年份。
這一年年初,鄧小平第一次到“南方視察”,并為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題詞;年末,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自由的氣息在空中流動,沉寂已久的精神力量噴薄而出,中國的改革春風吹拂大地。“下海”現象冒出苗頭后,中國第一代企業家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曹明芳就是其一。是年,年近40歲的他定了一個目標“要新辦一家榜樣性的、有特點的企業”。“下海”后的景象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僅一手締造了江蘇第一家中外合資鄉鎮企業,還率先將德國制造引入江蘇并進行本土再造,一舉成就了“中國汽車保險杠大王”的美名。
“江陰模塑做什么都不會差,因為這四個字已經代表了一流的品質。”一位企業家曾這么評價。面對產業變革的浪潮,在曹明芳的帶領下,江陰模塑以全球化的視野,不斷謀求企業的提優升級,從對接資本市場到全面國際化,從建立中國中心到發力大健康產業,力推中德合作,恪守工匠精神,他的努力和堅持,迎來了中德兩國政要的矚目……
7月下旬,蘇商全媒體走進蘇商會副會長單位——江陰模塑集團,針對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對董事長曹明芳進行專訪。曹老回憶了江陰模塑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歷史篇章,給當前中國制造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探索之路分享經驗,為未來中國制造提效增質指點迷津。
?
※市場經濟最大特點是競爭
中國制造業要和國際頂尖品牌對標
蘇商全媒體:改革開放的浪潮,江陰模塑應時而起,如今30多年過去了,已經實現了集團化、資本化、國際化為一體的跨越式發展,請您介紹一下在改革開放中,江陰模塑把握住了哪些時代機遇,又是如何借勢發展的?
曹明芳:1978年我剛好36歲,當時我是一個農機廠技術副廠長,后來做了工業公司總經理以后,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要新辦一家榜樣性的、有特點的企業,所以當時辦了江蘇省首家中外合資鄉鎮企業,進入汽車領域,也就是后來的江陰模塑。在贏得上海大眾公司的訂單以后,我們的訂單從原來每年3萬輛,到今年300萬輛,你看這30多年變化多大!
市場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競爭,這么多年來,我們牢牢把握市場競爭的要求不斷發展,在1999年成為江陰第一家上市公司,我們在為汽車配套的過程當中又進入國際市場,并到墨西哥建立工廠。30多年來,我們經歷了中外合資、資本市場、國際化合作等,而且人才梯隊也在按照國際化的標準推進。
蘇商全媒體:近年來國家大力去杠桿、去產能、治理污染,很多企業活得并不是很好,所以請您談談江陰模塑是如何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
曹明芳:我們通過20多年的努力,成為奔馳、寶馬等國際頂尖主流品牌的合作伙伴,去年還成功獲得奔馳汽車配套的特殊貢獻獎,寶馬也連續五年把我們列為他們優秀供應商。從全球來看,只要提到與寶馬、奔馳合作,這個企業肯定是優秀的。所以我們的制造業只要你在行業當中能夠保持高端水平,自己有品牌意識,堅持深度,和國際頂尖品牌對標,那么中國制造業就是大有希望的。
?
※企業走出去要遵循合作型、學習型模式
蘇商全媒體:目前中國很多實體企業也在嘗試著走出去,您對此有什么建議?
曹明芳:這是個系統工程,對外投資應該是遵循合作型、學習型的模式,我發覺到海外投資一定要有成熟的產業方向和目標定位,成熟的團隊管理,成熟的裝備經驗,如果不具備這種條件要搞國際化是很難的,我們不單單要去占領它的市場,更重要的是通過國際合作,提高自身能力。
?
※企業掙的錢最終要服務于社會進步
蘇商全媒體:那么您接下來對明慈醫院有什么規劃?
?曹明芳:因為醫院是需要長期投資的一個項目,我們準備花15年時間,做到在行業中的領軍。其實我們并不是要賺多少錢,而是在想怎么把錢用得更合理。我個人感覺,企業家對錢的問題應該越來越淡化,掙的錢最終要服務于社會進步,要考慮的是企業怎么發展,怎么把產業結構調整得更符合市場和社會的進步要求,人才結構怎么更優化,企業對員工的福利怎么搞得更好,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
※年輕人的成功路徑——勤奮、學習、積累
蘇商全媒體:您提到了國營企業不愿意做的事情,江陰模塑哪怕剛開始虧本一點也愿意做,這也正印證了“不怕吃苦,不怕吃虧,多做一點點”的公司文化。但是改革開放伊始,能吃苦、膽子大就能發展起來,現在就不一樣了,您作為前輩,請您談談現在的年輕人想要成功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曹明芳:我們公司年輕人占到三分之二,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和他們講:“不怕吃苦,苦中有樂;不怕吃虧,吃虧便是福”是中國文化的精華,什么是苦中有樂,最后成功了,你苦也開心,如果吃虧,好像是一個階段性的的感覺,實際來講,它是創造機會、投資的過程。所以我覺得以后年輕人的機會還是很大的,另外,我再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有個財務經理,高中學歷,做了30年,現在為上市公司管理資產,做的挺不錯,為什么他能做到?就是靠勤奮,靠學習,靠積累,這也是年輕人要具備的。
文章來源:蘇商全媒體